发展成就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成就 > 正文
【喜迎党代会】重庆日报:重庆交通大学“筑路架桥”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发布日期:2024-05-08 09:19
点击次数:
作者:
来源:

弘扬“两路”精神 锚定一流目标

重庆交通大学 “筑路架桥”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核心提示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了如今的交通大国。

交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透过流动的中国,能见发展的活力,更能清晰可见由一块块“铺路石”构成的一条条通达四方之路。

众多“铺路石”中,重庆交通大学有着独有、厚重的支撑。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支撑了20个堪称“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重大工程建设,国家内河航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攻克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和船闸建设等技术难关,“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组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工作专班,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

在国家重大工程这幅庞大的“工笔画”中,重庆交通大学篆刻有力。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重庆交通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以科学家精神引领科技创新,锚定一流目标,传承弘扬川藏、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形成的“两路”精神,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纵深发展,以教育改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砥砺进军“一流方阵”,践行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强化服务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

一颗红心永远向党

勇担使命谱写交大华章

翻阅重庆交通大学办学73年的历史画卷,能清晰看见交大人世代传承“两路”精神,秉承“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优良传统,用汗水浇铸“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书写了不负时代、不负青春的时代华章。

时代变迁,初心如磐;岁月更迭,使命在肩。

乘着新时代东风,重庆交通大学党委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为目标导向,将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完善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向上跃升、向新突破、向强迈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步履分外铿锵。

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党委按照党建统领、整体智治、闭环落实工作理念,借助数字化手段,勾勒出以“学生画像、教师画像、学院画像、干部画像”四个画像为内驱牵引的生动图景,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理念更新、方法重塑、系统变革,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动能。

“学生画像”,学校党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技术,通过聚类分析、离群分析和关联分析,高准度整合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等习惯特征,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精准识别与满足,着力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教师画像”,学校党委围绕教师个人信息、教育教学、学术科研及评价建议,构建动态数据常模,对教师个人习惯、科研偏好、短板不足、未来潜能等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师未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成长路径。

“学院画像”,学校党委大力创建学院智治新场域,精准构筑“1621”总体架构,即:按照目标管理、问题管控、结果导向思路,每季度召开1次书记院长例会、统计分析6张发展报表、梳理通报2张问题清单、发布展示1系列赛马比拼榜单,“量身订制”学院发展高清蓝图。

“干部画像”,学校党委严格落实新时代干部工作新要求,聚焦干部“三全”选任机制建设和班子“六力一度”评价,构建以“德、能、勤、绩、廉”为核心的“五维四度”指标体系,画好干部“标准像”“现实像”和“未来像”,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攻坚克难、清正廉洁、师生口碑等方面为持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养进行精准画像。

“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以‘党建+’凝聚强大合力,以‘四个画像’为赋能学校发展寻求突破,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交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力量。”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表示,学校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勇担新时代交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责任使命,深入实施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七个一”工程,奋力谱写党建与事业同心同向、双驱并行的交大华章。

一门培根铸魂“金课”

形成思政育人的交大格局

思政课上,重庆交通大学航运学院的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珠海舰,学习舰艇的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知识。在舰艇实物呈现的历史中,引导学生感受国防力量的日益壮大,树立做爱国奋斗的有志青年的决心;

2021年,重庆交通大学主导研发的全市首个“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AI互动空间”,创新性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沉浸式教育方式,全面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产生了全国影响……

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重庆交通大学已是一项系统化、常态化的工作。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重庆交通大学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守正创新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探寻“大思政”一体化育人路径,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变革……实现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逐步形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把“讲准”作为前提、“讲深”作为核心、“讲透”作为关键、“讲活”作为导向,抓好课程设计、教学创新等环节,开展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底蕴的思政“金课”,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格、优良的道德品质。

为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学的有效衔接,学校作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牵头单位及示范点,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搭建课程思政综合教学平台,建立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制机制,实现了机制体系、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平台资源、教学评价“五位一体”。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校围绕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用教育家精神铸牢理想信念、厚植道德情操、陶冶育人智慧、涵养躬耕态度、熔铸仁爱之心、彰显弘道追求,打造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

此外,学校建立了“思政元素”全贯穿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第二课堂为一体的四级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据悉,学校入选市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15门课程获批2022年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门课程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一幅科技创新路线图

勾勒陆水空轨的发展格局

从为川藏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众多西南地区重要干线公路建设;从包括西南第一路——成渝高速公路在内的众多高速公路建设,到世界上最大跨拱桥、最大跨梁桥等一批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工程……一个个桥隧基建拔地而起,凝聚了重庆交通大学的担当作为。

“重庆交通大学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关键作用,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走出一条顶天立地、超越引领的发展之路。”重庆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表示。

以大视野谋划大格局,以大境界推动大发展。重庆交通大学主动融入新时代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逐步建立起“陆水空轨”交通学科方向齐全互补、山区综合立体交通智能绿色安全创新特色鲜明、政产学研用创新资源要素整合优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实现更多“从1到N”的多维度突破。一幅科技创新路线图,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

建立“国字号”实验室,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重庆交通大学牵头成立的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为重庆和全国乃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的坚实科技支撑,先后获得10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航道试验,处于世界内河航道研究第一梯队,已建成的科研基地直接支撑三峡水运新通道重大工程建设。

对接新兴产业发展,提升研发服务能力。学校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优质单位,汇集院士专家智慧,助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服务西部(重庆)科学城百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与永川研究院联合研发了国内首套泡沫沥青设备及施工新技术,不仅采购价格大幅度降低,且工期缩短约20%。以建设“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为契机,分类分批对接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升级高端科研平台,激活科创发展效能。学校强化国家内河航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型升级,实施长江上游鱼类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与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培育建设,推进“产教学研用”五位一体建设,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和新特优产品研发,构筑未来科学城南部创新中心极核。

据统计,学校新增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形成4个国家级平台、47个省部级平台、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创新矩阵,学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数百项重大重点攻关课题,科研总经费超15亿元。推广和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余项,成果转化及工程产业应用经费数跨步迈入“千万”级,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

科创一线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重庆交通大学攻坚夺隘、踔厉奋发,在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的征程上,摘得“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强大力量。

一支架桥铺路先行军

培养拔尖创新的交通人才

用力学“密码”打开“沙变土”之门,用手中科技“魔杖”点绿片片绿洲。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在“沙漠狂想曲”的演绎中,为绿洲奇迹创造送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及时雨”——沙漠生态恢复技术。该技术已在内蒙古、新疆、中东和非洲等地中试后迈向产业化阶段,向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崭新的中国方案。

为全国16个省市的2000多座桥开出有效“处方”,让“长龙卧波”挺直“健康脊梁”。重庆交通大学周建庭教授扎进桥梁安全评价技术的探索与深耕中,加强桥梁状态感知与监测、评估、性能提升方向研究,实现我国在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重庆交通大学,不少像易志坚、周建庭这样的领军科创人才,犹如一支架桥铺路的先行军,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抢占“制高点”,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技术推广至国内国外,让成果有益于寻常百姓。

一支具备国内一流水平、国际竞争优势,拥有前沿性重大科技创新能力的领军型科创人才队伍、高层次科创队伍是如何形成的?

据了解,学校通过实行常规引进、柔性引进、“一人一策”引进的“三进”引才,青年科研工作者启航、骨干科研工作者远航、院士专家工作者领航的“三航”育才,与高水平高校“联姻”、与一流企业(科研院所)“联合”、与地方政府“联动”的“三联”用才,为“科创队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营造优质条件,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追、雏雁跟飞”的格局。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目前,学校柔性引进30余名院士专家团队,汇聚了两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等40余人次,在“交通+大数据、智能化”等方向形成了多支院士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新增省部级人才150余人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世界科学家前10万名榜单,获批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教师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类竞赛奖项163项,位居全市高校前列。

科创人才队伍的成型壮大,也有力带动了“双创人才”的竞相奔涌。

学校加大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力度,让优秀本科生早进科研实验室、早进科研课题组、早进创新创业团队,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健全校院两级协同、多部门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不断完善“平台为载体、专业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能力训练、竞赛活动、指导服务、孵化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汇聚校内外、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动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完善大学生创业实践学分制度。深化“一院一赛一活动”,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金奖1项,新增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500项、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0项。

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重庆交通大学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统筹推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工作,打造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国家战略急需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形成人才辈出、大师汇聚、贡献突出、声誉卓著的生动局面,谱写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数据画像>>>

◉建有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建有4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研发机构

◉建有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平台

◉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300余个

◉6年来,获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项目国家级6个、市级9个,党建示范引领力明显提升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入选全国标杆院系、全国样板支部6个,“国字号”党建品牌亮色十足

◉220余项咨政报告、决策建议、议案提案被上级采纳、刊载或批示,咨政工作产生全国影响

◉开展理论宣讲微宣讲1100余场

作者:白凯 杨既福 徐向阳 吴新中

重庆日报:https://epaper.cqrb.cn/cqrb/2024-04/21/042/content_rb_331129.htm